随着新冠状病毒**快速蔓延,各国的医疗物资纷纷告急。除了口罩,防护服、手套、护目镜等防护设备物资也较其紧缺。随着国内的企业逐渐复工,医疗物资生产企业也加大了生产及供应。下面华商检测为您整理了较新的防护服类产品**检测标准及要求。
疫情发生以后,我国为缓解医用防护服生产供应严重不足问题,采取了疫情防控的临时应急措施,进行了海外标准的衔接,加大分级分类供给。其中,增加符合欧盟标准的紧急医用物资防护服供给,紧急医用物资防护服应符合欧盟医用防护服EN 14126标准(其中液体阻隔等级在2级以上)并取得欧盟CE认证(上表所示),或液体致密型防护服(type3,符合EN 14605标准)、喷雾致密型防护服(type4,符合EN 14605标准)、防固态颗粒物防护服(type5,符合ISO 13982-1&2标准)。
防护服的“防护性能”是较为重要的性能要求,主要包括液体阻隔、微生物阻隔和对颗粒物质的阻隔等方面。目前国际上较通用的医用防护服标准是美国NIOSH(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)标准和欧盟的EN标准。下面就主要国家医用防护服标准中的防护性能进行简单比对。
我国2003年**颁布了《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》国家强制标准,并于2009年进行了修订,GB19082-2009《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》中规定的性能指标相对较丰富,如“过滤效率”指标就是其他国家标准中未提及的。
国际上基本采用一次性非织造(无纺布)材料制成医用防护服,这种防护服经过进一步的抗菌、抗静电等处理,可穿着性跟传统纺织品比较接近,而且价格较低。因此,在医疗领域的隔离衣和防护服中应用较为广泛。但是,各国家对于防护服指标考虑的侧重点、产品性能要求、测试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差异。